在开始看文章前,请先思考下以下三个问题:
- 用户为什么会形成转化?
- 竞价和信息流的共同点是什么?
- 营销大神和营销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心里有答案了吗?现在来公布答案:
- 第一个问题:需求,因为满足了自身需求所以形成转化
- 第二个问题:需求,竞价和信息流都需要依靠需求形成转化
- 第三个问题:需求,营销人只懂得如何使用技巧和手段,而营销大神懂得如何去控制需求。
说白了,用户之所以会买买买,就是因为他们的某个需求被满足了。那这个需求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它就像一个三角形,由三个边组成,咱们就叫它“需求三角”。
缺乏感
心里的那点“小遗憾”
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不完美”,这就是缺乏感。它可能源于你对现状的不满,或者对未来的期待。比如,单身的时候想谈恋爱,工作了想买房买车,有了孩子又想给孩子最好的。这种“想要却得不到”的感觉,就是营销的起点。
目标物
填补空缺的“那件东西”
有了缺乏感,接下来就得找个东西来填补这个空缺,这就是目标物。但是,这个目标物可不是随便选的,它得跟你的缺乏感匹配才行。比如,你想提升存在感,可能会选择买件名牌衣服,或者努力工作拿个优秀员工奖。选对了目标物,消费动机就强了一半。
购买能力
跨越障碍的“那股劲儿”
最后,你还得有能力把这个目标物买回家。这个能力,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包括你对产品的信任、使用的方便程度、学习的难度等等。只有把这些都考虑进去,用户才能真正下定决心,完成转化。
其实,无论是竞价还是信息流,虽然他们的推广形式不一样,但是需求驱动却是大同小异。竞价广告是通过关键词找到有需求的人,信息流推广则是根据用户的兴趣来推送相关内容。
它们的核心,都是精准捕捉用户的需求,然后满足它。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营销人能成为大神,而有的工作五年仍是“吗喽”。
因为这些人不仅懂技巧,更懂如何玩转“需求三角”。他们能准确捕捉用户的缺乏感,巧妙设定目标物,还能帮用户降低购买成本。这样,用户自然就愿意买单了。
下面我就分别从缺乏感、目标物、购买能力三个方面分别来举例说明,如何吸引到用户。
激发缺乏感
宗旨:从多个方面去撩拨用户,激发他的缺乏感
- 任务视角:告诉用户,他们离完成任务还差多远,比如“测测你的车能卖多少”,激发用户的点击欲。
- 时间视角:利用时间对比,比如“曾经错过大学,别再错过本科”,唤起用户的紧迫感。
- 关系视角:强调人际关系中的连接,比如“发现正在喜欢你的人”,创造新的社交可能。
- 群体视角:借助群体影响力,比如“大家都在用,你还在等什么?”,激发用户的从众心理。
- 角色视角:引导用户向理想中的自我靠近,比如“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激发用户的角色认同感。
设定目标物
宗旨:根据用户的缺乏感,精准匹配
选目标物的时候,一定要跟用户的缺乏感匹配。别选个太大的目标物,让用户觉得“遥不可及”;也别选个太小的,让用户觉得“不过如此”。比如电动牙刷,别只说“自动刷牙”,要说“360°清洁,刷到你平常刷不到的地方”。
降低购买成本
宗旨:为用户全方位考虑,消除他的“后顾之忧”
- 金钱成本:促销、分期,减轻用户的经济压力。
- 形象成本:确保产品不会损害用户的自我形象,比如把电饭煲的卖点从“方便快捷”改成“让饭更健康”。
- 行动成本:简化使用流程,让用户用起来更方便。
- 学习成本:设计易于上手的产品,降低用户的学习门槛。
- 健康成本:消除用户对产品健康影响的顾虑,比如把凉茶重新定位为饮料。
- 决策成本:细分决策选项,降低用户的决策难度。
以上我们比较详细地剖析了“需求三角”,它非常关键,而且非常复杂,需要我们反复去练习使用,经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
在进行营销时,我们经常会利用需求进行写创意、优化着陆页等,那为什么依旧转化并不好?
不妨从上述文章的三个部分进行排查下,是否符合消费者需求形成的三要素。
掌握用户需求固然重要,但是最终的效果需要不断的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反馈不断调整账户?

所以如果目前你正面临量级少不知道怎么调整,调整不出效果的话,这门《厚昌竞价培训》课程将能为你解决效果难题。
《厚昌竞价培训》课程正在招生中,课程采用小班教学,老师一对一指导账户,一期课程教你提升账户效果,专业的售后团队,随时随地解决账户问题。跟一期课程,就能让你赚回学费,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添加助理,咨询课程详情!

赵阳SEM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