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的,抖音2025创作者大会上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抖音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优质内容”。
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个创作者的流量分配。抖音生态策略负责人贾贝贝点出一个核心矛盾:稳定流量对头部创作者友好,但是会让新作者成长速度变缓。
这也是所有内容平台走向成熟时共同面临的难题。
同时,有多家MCN机构负责人和创作者都提到同一个焦虑:在算法推荐机制下,用户受到的刺激越来越多,制造爆款却越来越难。
当平台流量增速放缓,如何平衡不同创作者的诉求就成为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抖音的解决方案是从源头入手——重新定义优质内容的分发机制。
优质内容定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编辑决定
平台对优质内容的定义最早由编辑决定,符合编辑审美的内容才能被推荐。这种模式一方面导致只有非常少的内容被用户看见,同时也导致大量用户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第二阶段——算法推荐
算法推荐打破了编辑推荐的弊端。但是算法并不能真正理解何为优质内容,而是依靠点赞、转发、完播率等数据判断一条短视频内容的受欢迎程度。
现在,抖音提出了第三种思路:让懂行的用户帮助平台筛选优质内容。
贾贝贝在大会上阐述了这个新方向:让懂行的用户觉得好的内容,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帮助平台筛选优质内容。
以知识科普的内容为例,这个专业小众领域的优质内容在编辑和算法模式下都难以被准确筛选。
但懂行用户可以有明确判断,并通过点赞、评论、收藏等行为表达出来。抖音正是基于这些懂行用户的行为来识别优质内容。
每天有近1亿用户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用行为帮助平台理解什么是优质内容。 这种模式既加入了专业判断,又避免了少数编辑的主观偏见。
抖音也公布了一系列数据来验证新机制的效果:过去一年,平台上优质内容播放量、播放时长同比提升160%和220%,优质内容播放时长为普通内容的17倍。
游戏、二次元、人文社科等17个垂类的优质内容播放时长同比翻番。创作者流量的稳定性相比去年提高了15.9%。
从抖音2025创作者大会释放的信号来看,内容平台的竞争正在从单纯的流量分配,升级为优质内容生态的构建。
这要求平台不仅要做“流量分配师”,还要成为“内容创造师”。
对于创作者来说,单纯追求眼球效应的时代正在过去,真正懂行、能产出有深度内容的创作者将获得新一轮红利。
平台与创作者的关系,正在从流量交易转向价值共创。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而提前理解规则的人,已经领先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