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多年信息流广告,我们总会遇到一个让人很纠结的问题:“成本高了,我该不该降价?”以及“怎么降低成本?”
很多人第一反应:成本高了就降低出价。殊不知,有些时候越降价成本反而越高!
可能你会觉得有些“反直觉”,不过,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
成本高时,正确的做法不是降价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看着后台数据,实际成本远远超出了预期,心里一急,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降价,把成本压下来!”
这个想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是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
为什么成本高时不能轻易降价?
我们来理解一下出价的本质:出价是你告诉系统,你愿意为一次转化(比如一条线索)支付多少费用的预期。系统会综合你的出价和广告质量(点击率、转化率等)来计算你的竞争力。
当你的实际成本已经很高,比如出价100元,成本却达到了130元、150元,这本身就说明你的广告竞争力不足。此时如果选择降价,比如从100元降到80元,你的整体竞争力(ECPM)会进一步降低。
结果就是:系统更难把你的广告展示给用户。你可能会发现,降价后广告直接“跑不动”了,消费骤降,甚至拿不到任何线索。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非但没有解决成本高的问题,反而连流量入口都关闭了。
那么,成本高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正确的做法是:暂时保持出价不动,将优化的重点转移到你的广告链路本身。
你需要仔细检查和优化:
- 广告素材:视频或图片的吸引力够吗?点击率是否过低?
- 落地页:加载速度如何?内容与广告承诺是否匹配?转化路径是否顺畅?
- 定向方式:目标人群是否精准?覆盖面是太宽还是太窄?
只有当你的广告内容本身具备了吸引用户并完成转化的能力,成本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与上面的情况相反,降价的最佳时机,恰恰是在成本表现良好、远低于出价的时候。
举个例子:你设定出价为100元,系统跑出来的实际成本持续稳定在60元、70元,并且消费速度很快,量级充足。
这说明你的广告竞争力非常强,系统用低于你预期的成本就帮你拿到了优质流量。这时,就是你主动、小幅降价的最佳窗口期。
具体操作:
你可以尝试将出价从100元微调至90元,观察后续的消费速度和成本变化。如果依然能跑动,且成本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说明这次降价是成功的。通过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你可以在保证量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你的获客成本。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降价,是你在形势大好时的主动优化;而不是在形势糟糕时的救命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