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5年10月,过年前留给大家找工作的窗口期不长了,很多同学开始思考:“现在求职环境咋样?”“还能不能找到高薪工作” ?给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发现的几个问题:
-
应届生扎堆且只会搓SQL,有经验的人并不多
-
大厂裁出来的“中台”“看板仔”很多,独立分析问题的少
- 作为“招聘蓄水池”的乙方公司,因为甲方缩减需求在裁人
- 乙方释放出来的人力,也只会照单做需求,没啥思路
所以,大环境很难,导致用人需求上升,以前只是单纯需要工具人来跑数,现在越来越看重分析问题思路与能力。
要点一:选准赛道
注意!纯粹的SQL boy,很难找到加薪机会,高薪的赛道几乎都需要业务分析能力。比较好的赛道是:
1、用户增长方向:推广/投放、新用户留存、获客效率等主题
2、产品策略方向:搜索策略、推荐策略、产品功能优化等主题
3、用户运营方向:用户激活、复购、沉睡用户召回召回等主题
把相应的项目经验整理出来,体现在简历上更容易有面试机会,面试时候更容易过。仔细梳理自己的经验很重要,特别是有些同学是中台部门,能接触到报表的,一定要多累积些相关经验,容易跳个更好的岗位(方向清单如下图)。
要点二:扩展知识
今年面试能挑的人多,据说炙手可热的某厂招投比已经达到1:200的程度,这直接导致大家喜欢挑经验更丰富的人。
此时,扩展知识面特别重要。即使日常做的是取数工作,也可以多跟业务沟通一下,到底取了数有啥用,到底啥业务场景在用,好不好用。在面对面试官问:“你做的有啥用”“你做的有没有实际效果”的时候,能对答如流。
而且,只要手头有数据,很多分析议题,即使领导没安排,自己也能做(如下图)。

要点三:丰富细节
有些同学因为公司分工太细(大厂尤为如此),导致日常工作内容非常有局限性,比如做ABtest,就玩命地测优惠券发放额度,缺少整体思考;比如中台部门,就可劲接需求做看板。面试时候被各种吊打:“你有没有做过策略型分析?”“你这些都太细节了有没有全局思考?”
虽然公司的分工不可改变,但是表现好的同学会自己主动去思考:
1、常规数据走势如何,优化为了改善什么指标?
2、常规的优化手段有几种,本次选了哪种?
3、同行做法有什么?他们有没有持续做?
这样自己总结,补齐背景,就很容易过面试。请注意!大部分情况下,面试官在乎的不是你前司的真实数据,而是你的分析逻辑,思路完整性,所以这时候不主动包装,就是自己在减少自己的上岸机会(如下图)。

要点四:反复打磨
在重重困难下,好事多磨成为常态。特别是,很多好厂子的面试经常无疾而终,明明一面,二面面得很好,结果后边就没了……大部分情况,都是对方在挑人,要么挑经验更对口的, 要么挑薪资更低的,以控制招聘成本。
此时保持好心态非常重要,要记录面试情况,打磨自己的项目经验,补充知识。今年我们星友拿到好offer的,几乎没有一面就成功的,都是经历了很多次调整。
总之,今年环境下,是得比平时多花心思。